Fork me on GitHub

腾讯传

腾讯传

最近两个礼拜在早上和晚上下班回来通勤的路上将《腾讯传》这本书看完了,准确地说是听完了。现在纸质书也只能晚上看下,白天的时候更多的是利用微信读书APP来进行阅读。

刚好$\color{red}{微信读书}$也是腾讯公司的产品之一。用自己公司的产品来了解这个公司,体验不一般呀😃

吴晓波

这本书是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的著作,腾讯官方指定的唯一权威传记。吴晓波老师也是采访了很多的腾讯创始人、高管及有关人士,进行很多的谈话,收集了很多的资料,最终才打造了这本对腾讯,甚至是对中国互联网的有着深远意义的倾力之作。

吴老师的代表作是《激荡30年》和《大败局》,以后肯定会拜读的。、好像很有魅力的样子😄

现在,腾讯公司的产品几乎已经渗透到国人的各个行业:通讯、交通出行、水电支付、转账付费、语音视频、音乐等。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腾讯的时代

很庆幸有这样的一家公司,也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我的QQ

下面的一张图是我从自己的QQ资料上截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个QQ号应该是2008-2009左右申请的。我记得这个应该是第二个QQ号,初中的时候就有一个,好像是被盗了。

后来到了高中的时候又申请了这个号756803877,一直用到了现在。现在QQ用的不多了,因为已经转向了腾讯的另一个产品—$\color{red}{微信}$。

但还是很怀念以前用QQ聊天,玩空间,发说说,偷菜的日子😊

QQ怎么来的?

我们经常会说你QQ号多少?那到底QQ是怎么来的呢?

QQ,本质上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但是它并不是第一款具备这种功能的产品。

ICQ

在1996年的时候,3个刚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创办了一个名叫ICQ的社交软件,寓意为“I Seek You”,中文为“我找你”,并且成立一个Mirabilis公司(简称为M公司)。

后来美国在线公司将M公司的产品ICQ给收购了。

运营了一段时间,3位以色列的年青人不想离开;而且当时美国在线正在和微端在浏览器领域死磕,所以在ICQ上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所以ICQ被停滞了。

CICQ

紧接着,台湾的一家名叫$\color{red}{资讯人}$的公司推出了繁体版的ICQ,取名为CICQ,后来又推出了中文简体版的CICQ,进军内地市场。

可是由于内陆的政策原因,CICQ发展的并不顺利,遇到了层层阻碍,后来也落寞了。

网际精灵

南京的两位青年创立了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了类似的ICQ产品,取名为$\color{blue}{网际精灵}$。

但是这家北极星公司的主业是棋牌类游戏,在网际精灵上投入非常少。

马化腾为什么开发QQ

1998年8月多,广州电信想采购类似ICQ的即时中文通信工具,并向全体社会招标。但是电信旗下的飞花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名为PICQ的软件产品,成为了内定标。

马化腾的团队还是写好了竞标书,将产品取名为OICQ,中文含义是:开放网络传呼机。毫无疑问,竞标失败了。

但是,PICQ只是广州电信众多项目中的一个,没有被引起重视,没有被看成一个战略性的产品,被遗弃了;同时,国有企业的体制也不能跟上快速的迭代竞争。

马化腾的团队虽然竞标失败,但还是想把产品养起来。于是团队的开发人员张志东、吴宵光、徐钢武等发挥了超强的技术,在原有ICQ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的创新,将OICQ研制出来了。

QQ名字如何来

后来,美国在线公司状告腾讯,要其将两个域名还给美国在线。腾讯不得不需要使用新的域名来替代OICQ。书中提到了两种可能性:

  1. 吴宵光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位网友聊起他们的OICQ号,将之称为QQ
  2. 1999年左右,聊天软件中以ICQ和OICQ最为出名,因此聊天软件被当时的业内人士称之为QQ。也就是说,早期的时候,QQ是聊天软件的统称,腾讯将其“据为己有”。有待考证😊

2000年11月,腾讯正式推出了QQ 2000版本。

从此,QQ诞生了

腾讯是怎么来的?

当时,腾讯最初的几位创始人准备注册公司的时候都同意取“讯”作为尾缀,表示公司和“通讯”相关。关于前缀,他们想了好几个名字:

  • 网讯
  • 捷讯
  • 飞讯
  • 腾讯

公司注册是马化腾的父亲帮忙办理,他父亲说:前面几个都注册不下来,只有“腾讯”可以注册的。但是马化腾认为这个名字太具有个人色彩,不太好。可是,父亲说如果再不注册就来不及,于是就叫腾讯了。

后来也有人推测腾讯的另一种含义:腾取自马化腾,讯则与“润迅”有关。$\color{red}{润迅}$是马化腾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司。

腾讯的第一家办公室在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的一栋坐北朝南的老楼里。房东是一个香港的商人。后来,香港人要收回房子,马化腾就在旁边二栋东楼的二楼找到了新的办公室。

马化腾

出生及家庭

马化腾出生在海南岛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是港务局的职员;家里还有个年长的姐姐。

由于家庭本身值潮汕家族,所以父母还是有些受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对儿子还有有些偏爱:就连当时好几百的天文望远镜也能买回来,以此满足爱好天文的儿子的喜爱。

如果父母不买,就扼杀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马化腾的日记中写到

这么多年,马化腾一直都很爱好天文。当初在深圳中学的时候,还是学校天文兴趣小组的成员之一,也成为了马化腾唯一的课外兴趣小组。

父母也一直很支持。当时还给他订阅了《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杂志,为了给马化腾培养对天文的科学兴趣。

性格

一直以来,很少有媒体采访到腾讯的马化腾,他也很少抛头露面。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在读书时候马化腾是个不善交谈的人,生活中羞于表达。

连惠多网上的网友也认同:生活中马化腾虽然不擅交际,但是到了网上却是个话痨,一直不停地说。

技术

马化腾及腾讯的几位创始人几乎都是技术出身的。马化腾在大学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出色:汇编语言、程序系统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等都是高分考过的👏那个时候就是实实在在地学到了技术和本事。

  • 马化腾大学时候已经有了个人电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机实操上
  • 在C语言上面花费了很多时间。马化腾曾经说:“我们最终还是靠C打天下的”。为什么当年本科的时候,自己没有这个觉悟呢?莫非就是被C耽误了?😑
  • 马化腾在大学的时候也是个编写病毒程序的高手
  • 另一个强项在于图形化界面的程序编写,他做出了一个股票行情交易系统,结合神经元的知识,以期能够预测股票未来的走势。当时实习的黎明网络公司直接出5万块购买了这款系统。
  • 惠多网深圳站的Pony站长。马化腾的产品意识以及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最早都是在“马站”时期形成的。他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产品经理”。

$\color{red}{互联网公司最终还是靠技术打天下}$

就连当时Pony站长大学时候的老师回忆说:

马化腾这届学生是深圳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届学生,生源很好,没有人挂过科。后来,他们能够干出这样的事业,一点也不惊奇。即使不创办腾讯,他们也会成为很优秀的人。

马化腾的7种武器

  1. 产品极简主义
  2. 用户驱动战略
  3. 内部赛马机制
  4. 试错迭代策略
  5. 生态养成模式
  6. 资本整合能力
  7. 专注创业初心

腾讯之路

在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将腾讯从1998年到2016年的时间分成了3个阶段:

  • 1998年-2004年:创业
  • 2005年-2009年:出击
  • 2010年-2016年:巨头

创业

  1. 大环境的决定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崛起的互联网经济和我国的铁路、电报等行业是同等重要的行业,它们颠覆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哈佛商学院的理查德.泰德罗教授曾说过:任何能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整个大环境决定了互联网经济必定是一个腾飞的行业

  1. 国内环境的辅助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年之后,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第一班列车。深圳则是中国第三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城市;马化腾是当时最早接触网络的网民之一,并且当时他还管理了惠多网在深圳的站点。

国内深圳的互联网氛围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所以他们也将公司的创业基地选择在了深圳

  1. 家庭的后盾

腾讯的几位创始人,几乎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对于互联网—而不是金钱本身,有着宗教徒般的狂热。父母家庭在学习和创业路上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无论是经济物质,还是精神支持。所以强大的家庭后盾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人才的多样化

不管是马化腾还是其他几位初期的创始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马化腾擅长产品和应用,张志东擅长技术开发,精通算法;陈一丹负责公司的后方;曾李青负责市场和销售。每个人各有所长,将自己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

马化腾说: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不能活下去而苦恼不已。

在整个的创业期,腾讯完成了产品模型仿制、应用创新到盈利的全部过程。

出击

自从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之后,便进入了3年左右的调整期。在2005年将公司的组织和人才结构进行了战略上的调整。多个混合的部门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和分配,当时出现了5个清晰的模块:

  • 无线增值业务
  • 互联网增值业务
  • 互动娱乐业务
  • 企业发展业务
  • 网络媒体业务
  1. QQ出击

在完善了公司的组织结构之后,腾讯虽有着QQ这个王牌,但是并没有在即时通信的领域大力主张“互联互通”,在2005-2009年的5年时间中,腾讯击退了网易、新浪以及雅虎等多家门户型公司对QQ的围剿。

同时在和MSN的对抗中,将MSN的攻击强势化解,还引进了MSN公司的3位人才。

  1. QQ空间出击

2005年,腾讯推出的QQ空间,一度被当做了Facebook的跟随者,但是二者在运营和盈利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QQ空间注重的是各种虚拟道具的吸金能力,同时提出了包月的营销模式,刺激了当时国人的消费热情。

后来,QQ空间又分别战胜了51.com、人人网和开心网,成为了社交化浪潮中的最大赢家。

  1. QQ游戏出击

也是在2005年,腾讯同时进军了网络游戏。当时,北京联众在棋牌类游戏占据了8成的份额;大型网络游戏上有网易的丁磊和盛大的陈天桥把持了大门。

但是,腾讯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游戏人数就超过了联众;2009年,腾讯的网络游戏收入就超过了盛大。书中提到,微信崛起之前,也就是2011年之前,网游成为了腾讯最大的“现金牛”。

  1. 全军出击

同时,腾讯在还在门户、电子商务和搜索领域等进行出击。先后推出了QQ迷你首页、拍拍网和在线支付系统-财付通。

腾讯在这个时期的调整和主动出击,带着强大的冒险和挑战的精神。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同时崛起,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找不到一家类似的公司。所以,就造成了腾讯八面树敌,赢得了一个“全名公敌”的称号。

巨头

1999年前后,中国的互联网出现了“三巨头”:新浪、搜狐和网易。2010年,则出现了“新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它们在$\color{red}{搜索、电子商务和即时通信领域}$独领风骚,在互联网称之为$\color{blue}{BAT}$。

2011年,张小龙的微信诞生了。它从无到有、平地而起,以令人咋舌的狂飙姿态成为了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工具。9年过去了,依旧如此。应该说,微信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产品,使得腾讯真正融入了中国主流消费群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新的时代里,微信替腾讯抢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站台票”。

感悟

从初中的时候开始使用QQ,到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也可以说是一个老的腾讯用户。

从QQ号,QQ空间,QQ游戏,农场偷菜,QQ堂,到现在的微信视频聊天,扫码支付,公众号,各种小程序,都在使用腾讯这家公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产品,也在享受着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

读书的时候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互联网这个大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行业。2018年毕业工作之后,打开了我对互联网的大门。认识到了这个行业的特点:行业发展快速、技术更新快,也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的行业:

  • 人工智能

  • 数据方向

    • 大数据
    • 数据挖掘
    •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 后端开发

  • 前端开发

  • 架构与微服务

  • 运维

不管是哪个方向都是需要至少一门专业的技术,甚至是需要好几门的广且专的技术。这便是互联网行业的特点:用技术驱动发展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啦

思维导图

本文标题:腾讯传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4日 - 23:05

原始链接:http://www.renpeter.cn/2020/05/24/%E8%85%BE%E8%AE%AF%E4%BC%A0.html

许可协议: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

Coffee or Tea